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涉黑犯罪相关问题刍议/林竹静

时间:2024-06-26 22:02: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涉黑犯罪相关问题刍议
林竹静 邵增辉 *

内容提要:目前理论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界定往往停留在司法或立法解释的层面,未及本质。而笔者认为: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关键在于确切把握该组织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在此理论基础上,笔者对司法实务中遇到的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 特征 原动力 组织目的 黑社会性质组织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与特征
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首先应对黑社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必要的研究,以确定其含义。国内外对黑社会的定义一直缺乏一个统一概念,国际社会一般把有组织犯罪认定为黑社会犯罪。如1991年美国司法部在“莫斯科国家反对有组织犯罪研讨会”上提出,有组织犯罪是:“划分为两极以上的犯罪组织或若干不同的犯罪组织,采取阴谋手段,以分工合作的方式所从事的刑事犯罪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或对公众生活施加影响。” 国际刑警组织反有组织犯罪处认为:有组织犯罪是“任何具有有组织的控制结构,通过不法活动获取钱财为其主要目的,通常以恐怖活动和腐败活动的经济来源为生的群体。” 而相形之下,我国港澳地区对黑社会的界定则更为宽泛。香港《社团条例》规定:任何使用黑社会仪式,采纳、使用黑社会头衔或名称的社团,即为黑社会组织。澳门《有组织犯罪法》第一条则对黑社会作如下定义:为取得不法利益或好处所成立的所有组织而其存在是以协议或协定或其他途径表现出来,特别是从事下列一或多项罪行者,盖视为黑社会”。 该条定义了构成黑社会所需的三个条件:1、是一个组织;2、组成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不法利益或好处;3、成立组织的方法是协议、协定和其他途径。只要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就可以认定为黑社会。
我国刑法第294条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组织。”由于刑法规定在表述上不甚清楚,使得黑社会性质组织和犯罪团伙、犯罪集团、恐怖组织等相近犯罪组织的概念界限难以区分,从而导致理论上的纷争和司法实务运用上的混乱。为解决司法实务中遇见的具体认定问题,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曾作出有关司法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进行过界定。 相对于刑法条文的规定而言,该司法解释确实规定得更具体而易于认定,但实践中又出现这样的问题:公检法各家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否必须具备司法解释中所提的四个解释中的第三个特征,即“通过贿赂、威胁的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为其提供非法保护” (俗称为“保护伞” )意见不一。同时,对《解释》中规定的4个特征在一般情况下要同时具备,但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必须同时具备也存在分歧。为使公检法各家统一认识,2002年4月28日的立法解释对早先司法解释的规定做了修正。 对比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的司法和立法解释,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保护伞”是否为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备要件上。司法解释对此持肯定态度,而立法解释则未将“保护伞”列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于其他犯罪组织的特征而只是在特征中论及“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
如何看待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的分歧,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于其他犯罪组织的本质所在?理论界争论激烈,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争论大都仍停留在司法或立法解释的层面 ,并没有进而由表及里的从法理上归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最直接表象和深层本质。笔者不避浅薄,试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表象和本质
黑社会为外来语,即“under-world 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是与正常社会相对立的,对社会进行非法控制的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是这种对社会非法控制组织的初级形态。对社会非法控制这点,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于一般犯罪组织的本质所在。而一般犯罪组织,如各种犯罪集团、流窜作案团伙,在论及“控制”只是指犯罪组织中的首要分子对一般成员的控制。
1、外在表象:有严密的组织
对组织内部的严密控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犯罪组织最明显的表象。较之一般犯罪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对组织内部的严密控制更具有层次性,拥有一套更完整的组织体系。在黑社会性质组织里有等级森严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分工明确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决策层和执行层改变了原来团伙犯罪临时拼凑的现象。黑社会性质组织组织成员基本固定,多为惯犯、常业犯;有一套分职位分等级的塔型组织指挥系统:有居于塔尖的首恶“老大”,其下又有“老二”、“老三”排定座位、各司其职。如被查办的四川省资阳市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黑豹集团”内就设有“总管”、“打手”、“后勤”、“踩点”等职务称谓,有时侯还有“降职”、撤职“处分。四川狄绍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模仿现代企业制度,制定《员工手册》,对犯罪组织纪律作了具体规定。这些都是一般犯罪集团或有组织犯罪所不具备的,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一般犯罪集团,有组织犯罪的重要区别。
2、内在目的:获取经济利益
黑社会性质组织必然以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为目的,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和手段可以是非法的,也可以是合法的,或是合法经济掩盖下的非法活动。一般来说,在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往往以暴力形式的违法犯罪手段聚敛财物,如盗窃、抢劫等;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后,其往往以合法企业的形式为掩护进行金融犯罪、非法经营、走私犯罪等经济犯罪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也不排除合法经营,或为洗钱目的经营合法的经济实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黑社会性质的经济实体的存在并非单纯追求经济目的,而是其配合犯罪活动、进而控制社会的手段。经济实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经济利益的强烈追求是黑社会组织的内在目的,因而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一般情况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的经济目的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但也并非绝对,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刚刚成立,或者成立后由于“工作”不力,以至没来得及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所得非法收入较低,经济实力暂时弱小。笔者认为,在实际司法中出现这些情况,仍应认定其经济目的性的存在。另外,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恐怖组织及其他一些犯罪组织的区别之一。
3、核心本质:对社会的非法控制
黑社会性质组织就并非单纯为实施犯罪而存在,实施犯罪是以控制社会为目的,控制社会有时为了更好的实施犯罪服务,其犯罪行为表征为“反社会秩序性”、“暴力性”。在实践中多表现为对一定行业、地域的控制,如对高度竞争性的建筑承包、紧缺货物买卖、货运、客运等行业和市场、码头、车站等具有高度人员流动性的地域的非法控制。控制的手段通常有暴力、威胁、滋扰等:如控制招投标、暴力排挤竞争对手、非法垄断经营、收取保护费等等。黑社会组织在其犯罪初期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暴力性和反社会秩序性,值得注意的是反社会秩序仅仅是其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其控制一定势力范围以后,其就会致力形成非法秩序。因此在分析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等犯罪是一般刑事案件还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时,要看实施这些犯罪的背后是否还有非法控制社会的目的。如果具有这一目的,才可以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否则就只能认定为普通刑事犯罪,不然将不合理得拓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外延。以1993年11月26日《广东省惩治黑社会组织活动规定》第2条关于黑社会组织的认定标准为例,该条规定“本规定所称黑社会组织,是指有组织结构,有名称,有帮主、帮规,在一定的区域、行业、场所进行危害社会秩序的非法团体” 。这一关于黑社会组织的概念虽然论及黑社会组织及帮会形式存在的特征,但根本上并未涉及黑社会组织对社会的非法控制上。由此可见,广东省这一地方法规对黑社会组织的界定是不严密的。它导致在司法实践上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扩大化。仅1991年至1993年被认定为黑社会和具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团伙就有800多个。而其中这800多个大多只是一般犯罪团伙,甚至连犯罪集团都构不上。“当犯罪团伙没有发展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时候,我们把它当作黑社会性质组织来打,……正如同鸡蛋在没有孵化小鸡之前毕竟是蛋而不是鸡。因此,吃蛋也决不等于吃鸡,尽管每一只蛋中都潜存着一只鸡。” 对这类危害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相近、相同,个别甚至更大(如张君流窜抢劫杀人团伙)的犯罪组织,不能为单纯追求打击力度而挂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黑名单,这决不是“罪刑法定”的应有之一。而且,对这类犯罪组织以其所犯的具体罪名定罪量刑,也决无轻纵之虞。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对社会的非法控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为自我保护和进一步发展所必然的要求,但在我国大量黑社会性质组织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把握某一犯罪组织是否具有对社会的非法控制这一核心本质上,应适量从宽,而不必要求其有国外成熟黑社会组织才具备的黑恶势力和控制能力。
此外,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反社会秩序性”中也显见:黑社会性质组织只存在于正常社会的范围内,并与正常社会相对立。不存在于正常社会中的组织,而是单独管辖一定区域的组织,我们就不能因其悖法的本质认定其为法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如原始的野蛮人部落、公海上的海盗集团。需要指出,黑社会和正常社会对立的方式和途径就是为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不断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一些暴力和恐吓活动。但暴力和恐吓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三、实务中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几个问题
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要在司法实务中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仅靠概念上的明晰和理论上的自足还是不够的,以下在具体认定中所出现问题对我们深化对黑社会性质组织
1、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人数下限问题
《解释》中只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人数众多,但对于具体的下限未作规定。有学者主张应为3人以上,即可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也有学者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犯罪集团中较高级的形态,一般应掌握在10人以上:一般来说,要成为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系统性的犯罪组织,则显然在现实生活中3个人组成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时难以想象的。要组成一个具有相当严密组织性的犯罪组织,其成员多为十人以上,或多达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笔者认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人数下限的讨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刑法294条中的相关罪名:“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假设出现这种状况:甲、乙、丙三人阴谋扩大他们的犯罪集团,组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为此,他们效仿了国外的黑帮组织设置了一系列严密的帮规戒律、并贿买了当地的公安人员丁某为其撑腰。三人一方面为壮大组织的经济实力进行犯罪,另一方面加紧招兵买马。值得庆幸的是,在仅仅发展了数人入伙后,甲、乙、丙三人很快被公安机关缉捕落网。定罪时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按有的学者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犯罪集团中较高级的形态,一般应掌握在十人以上。那三人就只能按其实际所犯的具体罪名定罪,不可能构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但如果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无论如何属于犯罪集团的一种形式,而我国刑法第21条第2款明确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为犯罪集团。那么,完全可以将三人的阴谋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认定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不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人数下限另作规定,从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角度出发,并无不可。但值得注意的是,应防止在实际司法中的滥用和扩大解释。
2、关于“称霸一方”问题
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有“称霸一方”的要求。“称霸一方”由两个因素组成:一为行为因素,即“称霸”——通过实施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和支配力;二为地域行业因素,即“一方”——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在一定的地域或行业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和支配力;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而言,所谓一定的行业范围,是指一定地域内的行业范围;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定地域或者行业范围可能有所交叉。此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霸一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犯罪组织形成的同时及犯罪组织形成后,该组织通过实施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达到在一定行业或地域内“称霸”的目的。反映在实践中,涉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往往同时身犯数罪。另外,要具备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第四个特征——对社会的控制,也需要通过“称霸一方”来实现。单纯的某项具体犯罪或流窜犯罪是不可能达到对社会控制的目的的。有学者认为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可以分为固定地域型和流动型两种,其中后一种是指以流窜犯罪为主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黑社会性质组织“对社会的破坏是自觉的、全方位的,不同于具体犯罪对社会关系某一方面或具体某一成员权利的侵害。它动摇的是社会的根基,是社会群体的信念,给人民心理造成一种邪恶当道、正义不存而善良的人民只能向邪恶低头的错觉。” 其最终目的是“在以刑罚等社会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秩序中建立以暴力等犯罪手段为后盾的反社会秩序”。 这一最终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称霸一方”的手段。
3、关于“保护伞”问题
2002年立法解释赞同这样的观点,即把“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中的“社会危害”的一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也就是说,保护伞并不是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一个必备构成要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一定社会非法控制性,即通过控制社会来达到反社会、反政府的目的。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腐败官员相勾结、并使腐败官员成为其“保护伞”。是其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因此笔者赞同《立法解释》的观点,把“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中的或然性情节。

营口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营口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通知

营口开发区管委会,营口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营口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业经第十三届市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九日

营口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私营业主、个体工商业主、其他组织和公民,以及户籍在本市而居住在市外的公民。
   第三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坚持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工作。
   第四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各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驻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和进行具体工作指导。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市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市)、区政府与所属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别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的完成情况作为本地区、本部门评比先进、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必要的经费。
   第九条 市及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组织、协调、考核、评估等日常工作,组织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计划生育专门机构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并按有关规定配备相应的编制和人员,负责本辖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村(居)民委员会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计生主任和中心户长等专门人员。计生主任年龄应在40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计生主任和中心户长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
   第十二条 村(居)民委员会要加强和完善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
   (一)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下设计划生育委员会,成员包括村、社区党组织和村、社区委员会干部,人口计生专干,计划生育协会负责人等。其职责是负责协调和落实村或社区的计划生育相关事宜。
   (二)推进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涉及的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的重大计划生育事项,必须经过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一般事项由村、社区委员会在广泛争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讨论决定。
   (三)实行计划生育村(居)务公开,依照程序制定《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或《计划生育公约》。
   (四)向辖区内所属公民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知识。
   (五)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部门或工作机构报告所辖区域、所属公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信息。
   (六)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公民的合法权益,督促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与优待政策。
   (七)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咨询、指导、服务。
   (八)负责本辖区内流出、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本部门、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承担管理本部门、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
   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二)负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
   (三)承办本部门、本单位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的兑现工作。
   (四)帮助指导本部门、本单位育龄人员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
   (五)了解掌握本部门、本单位员工婚育信息,为员工出具相关的计划生育证明。
   (六)负责本部门、本单位临时用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及其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上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
   第十六条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维护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落实计划生育中心户长的报酬。
第三章 综合治理
   第十七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施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委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 共同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八条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落实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做好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负责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受人民政府委托,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合治理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十九条 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落实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编制;将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作为对单位和个人进行综合性表彰、奖励的审核条件之一。
   第二十条 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纳入全市宣传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构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宣传格局;传播普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发展计划部门应会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编制人口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安排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基本建设专项投资和资金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学校安排必要的课时,在学生中开展人口理论、生理卫生、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民族事务部门应教育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了解、反映少数民族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二十四条 公安部门负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和统计工作,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工作;在办理出生人口落户手续时,审查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生育登记单》,发现有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生育的,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优势,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对妨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打击报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不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十五条 民政部门应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基层政权建设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要支持、协助计划生育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村民、居民自治工作;依法管理婚姻登记和社会收养工作,及时向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相关信息;在开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中,应优先照顾和扶持符合实行计划生育条件的家庭。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门应根据国家、省提出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要求及我市的财政状况,及时合理地安排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及专项经费,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需要;指导、监督、检查计划生育各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拟订与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适应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八条 建设部门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建筑施工单位包括流入人口管理方面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十九条 农业部门应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应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农村产业政策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并督促落实。
   第三十条 卫生部门协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质量监督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生育、节育、不育等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技术服务;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查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生育登记单》。
   第三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者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审批外来育龄人口营业执照时,核查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情况查验证明》,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业主和育龄流动人口从业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城管综合执法、公用事业与房产部门应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房屋拆迁管理、出租房屋管理和各类物业服务之中,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出租房手续时,协助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查《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科技部门扶持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研究,推动生殖健康产业的发展。
   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计划生育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使用的监督管理。负责医疗器械形式审查(注册)和不良事件的监督。组织计划生育药品、医疗器械实施再评价工作。
   第三十三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十四条 各部门、各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放长假、下岗、失业的育龄职工必须向其现居住地社区实行委托管理或移交管理。
第四章 生育调节
   第三十五条 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禁止非婚生育及其他违反生育政策规定的生育。
   第三十六条 男女双方依法登记结婚后,可以自主安排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时间。初次生育的夫妻,怀孕后持户口簿、结婚证(婚前检查证明)和所在工作单位或村民(居民)委员会婚育情况证明,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街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免费办理生育登记。
   第三十七条 只有一个子女,且女方年龄已满26周岁,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夫妻,经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三)双方均为少数民族,且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的;
   (四)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是国家确定的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的;
   (五)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其中一方残疾,且残疾程度相当于残疾军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六)一方是革命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七)一方为残疾军人,且残疾程度为二等甲级以上标准的;
   (八)女方是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只有一个女孩也为农业户口的;
   (九)子女经市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小组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该夫妻可以再生育的;
   (十)同胞兄弟均为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且只一人有生育能力的;
   (十一)农业户口的农村村民中有女无儿户的所有女儿和女婿均为农业户口,其中招婿的一女的;
   (十二)再婚一方已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要求生育时,女方不受年龄已满26周岁限制。
   第三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再婚一方已有两个子女,且均为合法生育或者收养,另一方未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
   (二)一方属丧偶再婚,且双方再婚前均已合法生育或者收养一个子女的;
   (三)夫妻因患不孕症未生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四)合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不超过两个,其子女有死亡的。
第三十九条 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要求再生育的,应当持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证明,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属需报市审批的,由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并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报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市及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自收到审核意见后15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四十条 女方离开户籍地,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时间达30天以上的,经女方户籍地向现居住地履行委托手续后,由现居住地对其进行计划生育日常管理。
   第四十一条 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选择性别人工终止中期妊娠的,原生育安排无效,如再生育按违法生育规定处理。
   第四十二条 严禁弃婴、溺婴、非法收养子女。弃婴、溺婴、非法收养子女的,不再安排生育并按违法生育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技术服务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由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加大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投入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同级技术服务水平。
   第四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在合理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指导下设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室或指定已设置的医疗、保健机构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属非营利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事业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五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以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为重点,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四十六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必须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项目执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制定的医疗技术常规及抢救与转诊制度。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必须按照批准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手术术种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四十七条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不符合《省条例》再生育条件而怀孕的妇女,应当采取措施终止妊娠。
   第四十八条 已婚育龄人员应当自觉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已婚育龄人员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职工的,其生殖健康检查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私营业主、个体经营业户负责为其从业人员组织生殖健康检查。已婚育龄人员是农民或无职业者的,其生殖健康检查由其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
   第四十九条 接受节育手术的夫妻因特殊情况需要再生育,经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符合《省条例》有关规定的,可以接受恢复生育能力的手术。
   第五十条 依法开展孕产期保健、助产接生业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应当查验孕产妇的生育证明;发现无生育证明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县(市)、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并向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供无生育证明孕产妇来院就诊的相关材料。
   第五十一条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经市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组织鉴定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免费治疗。经治疗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所在单位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妥善安排,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照顾。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给予社会救济。
第六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私营业主)应严格执行省《条例》关于奖励与社会保障的具体规定,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兑现其计划生育奖励待遇。
   第五十三条 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初次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满23周岁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职工晚婚的,婚假增加7日;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产假增加60日,男方护理假15日。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农村村民晚育的,应当给予相应待遇。
   第五十四条 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享有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按下列规定支付: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三资、私营和民营企业)职工,由双方所在单位各承担50%;
(二)一方是职工,另一方是城镇无业居民或者农村村民的,由职工一方所在单位全额承担;
   (三)企业事业单位在实施转制计算职工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时,要将14周岁前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计算在内,与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一并支付;
   (四)双方均为无业居民和农村村民,由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承担;
   (五)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其他组织或经营实体的雇员,由该组织或经营实体的法定代表人承担,在为雇员支付工资时予以兑现。
   第五十五条 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是城镇职工退休的,其补助费按下列规定支付:
   (一)2003年4月1日以后(含4月1日)退休的,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10元或者一次性发给2000元补助费;
   (二)2003年4月1日以前退休,已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5元补助费的,自2003年4月起由原5元提高到10元。
   (三)企事业单位在实施转制计算职工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时,要将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龄达到30年的职工独生子女父母补助费计算在内,与经济补偿或安置费一并解决。
   第五十六条 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其独生子女在未生育下一代之前死亡或者因发生意外而丧失劳动能力后,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含终生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夫妻),享受下列待遇:
   (一)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后由其所在单位按照本人标准工资的全额发给退休费,已按其他规定享受全额退休费待遇的,每月增加5元;
   (二)属于企业职工的,退休后由其所在单位一次性发给不低于3000元补助费;
   (三)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不属于本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城镇居民,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一次性给予3000元补助费。
   第五十七条 符合省《条例》再生育规定的夫妻,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并且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除按规定享受有关奖励外,所在单位或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可再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对连续三年完成人口计划,且工作有创新,在省和国家形成良好影响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连续三年完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为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事业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不符合省《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按照发现其生育行为时的计征标准计算征收社会抚养费。属于城镇居民的,以所在市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计征标准;属于农村村民的,以所在县(市)农村村民上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标准,具体缴纳标准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的夫妻,但未办理批准手续生育的,或未依法确立夫妻关系再生育,但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婚姻登记手续且符合再生育条件的,按照计征标准0.5倍的标准缴纳;
   (二)符合法定再生育的其他条件的夫妻,但女方年龄未满26周岁再生育的,按照计征标准1至2倍的标准缴纳;
   (三)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按照计征标准5倍以上10倍以下的标准缴纳;
   (四)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二个子女以上的,以多生育一个子女应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为标准,按照多生育子女数加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五)超过法定生育子女数量再收养的,比照第(三)项规定的标准缴纳;
   (六)未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生育,已满法定婚龄,但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的,按照计征标准1倍至2倍的标准缴纳;未满法定婚龄的,按照计征标准3倍至4倍的标准缴纳;
   (七)有配偶者与他人非婚生育的,所生育子女按超过法定生育子女数,由男女双方分别计算,并按第(三)项规定的标准,分别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六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职工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的,除按本办法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外,产假期间不发工资,妊娠、分娩等一切费用自理,并取消其福利待遇。 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根据情节程度,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他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组织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做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二条 未达到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的单位,由上一级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当年不得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达标单位和取得综合性荣誉称号,对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三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对循私舞弊、弄虚作假的,将按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按照《辽宁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规定执行。
   第六十六条 夫妻一方为外国人或港、澳、台胞的生育以及华侨、归国华侨、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七条 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营口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营口市计划生育暂行规定》(营政发〔1998〕43号)同时废止。
   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WTO与中国企业的法律应对

广东广大律师事务所 张平

  中国加入WTO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深刻而多方面的。 这里仅从企业法律运作方面零星地谈谈中国企业面对WTO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加强对WTO协议内容的研究和学习
  目前中国企业对WTO 的研究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对WTO后机遇和挑战的研究多于对WTO协议内容的研究,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误区。WTO具有实质意义的多边协定和协议有1994年关贸总协定、纺织品与服务协议、农产品协议、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共19个。加强对中国接受的WTO协定和协议的内容的研究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迫切的。只有了解这些协定和协议的内容,我们才能知道WTO会带来哪些权利,从而更具体地看到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并为抓住这些机遇尽早做准备;研究WTO的内容也会让我们了解中国应承担的义务,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外国竞争对手们的发展环境,即了解它们所面临的机遇和压力。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二、 加强管理和运作的规范化
  WTO 的各项规则主要是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加入WTO 也就意味着中国各级政府在制订和实施各项经济政策时必须要符合WTO 的规则。 在这种机制的牵引下, 政府的行为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政府行为的规范化也必将实质性地促进整个社会法制化的进程。 政府的规范化运作必然会要求、同时客观上也会引导企业加强规范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加入WTO 意味着中国企业大规模地被带入了充满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中, 这也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要按照国际惯例进一步规范管理和运作。 因此为只有这样, 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 在国际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人才市场中被接受。

三、 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以寻求生存和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 众多的优质低价的国外产品和服务会涌入中国市场。 面对冲击, 中国的企业不仅要尽快通过改进管理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同时也要进行一些战略性的思考和规化。 对相当一部分行业和企业来说, 以退为进不失为选择之一。 也就是说, 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合作来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的企业有其自身的优势, 这些优势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 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所需求的; 而外国企业在管理经验、技术更新、 资金等众多方面的优势也正是中国企业所缺少的。 因此, 对各方来说都存在着合作的需求。这种合作不仅会让部分中国企业避开WTO带来的毁灭性的冲击,还会有利于中国企业汲取激烈竞争环境中所必需的营养,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至于合作模式,除传统的中外合资、合作外,更应积极探讨国外倡导和流行的"战略联盟",即通过合同建立双方在技术支持、新产品开发、原材料供应、产品推广与销售及融资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达到双方的商业目标。在西方国家,战略联盟关系的建立往往是公司并购的前奏,而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外资进入中国市场60%以上将是通过并购现有国内企业的方式进行。由此可见,随着中国加入WTO,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会愈来愈多地得到寻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中国企业家们的重视和运用。

四、 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产权已愈来愈成为占领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工具,而这一点中国企业目前还认识不足。WTO 的加入意味着我们传统的利用关税壁垒保护市场的作法必须逐步放弃, 商标、专利将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和巩固国内、国际市场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只有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强化企业自身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构筑在国内市场抵抗外来技术入侵的坚强壁垒,才能铸造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剑。据报载,截止1999年底,外国在华申请专利数已达16.3万件,其中日本企业申请的高达5.3万件,美国4.4万件,而1999年国内大中企业申请专利数才3.2万件,国内企业 到国外申请专利数至今不足4000件。这组数字不免让我们担忧。面对外国企业咄咄逼人的知识产权攻势,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尽快制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也就意味着我们自动放弃了保护市场的一个重要武器。

五、 正确认识和运用反倾销诉讼
  反倾销诉讼的实质是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实施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反倾销措施也是WTO允许的保护一国国内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中国企业来说,反倾销诉讼在保护国内市场和巩固国际市场方面的重要性在加入WTO后会更加明显。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对进入中国市场构成倾销的外国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以防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以倾销的方式占领;另一方面,当外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以免轻易丧失国际市场。1997年我国九大新闻纸厂家向外经贸部提出对进口新闻纸的反倾销调查是第一次由国内产业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中国加入WTO后,难免会有更多的外国产品低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应时刻警惕,及时地运用反倾销手段来阻止。同时,WTO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国外同行也必将会更多地运用反倾销手段来试图将中国产品拒之门外。对此,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据理力争,以巩固海外市场。实际上,这几年来对中国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已经大幅增加,我国企业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认真学习反倾销知识,尽快培养反倾销人才,积累反倾销经验。否则,表面上外国市场对我们是开放的,而我们产品会因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而难以进入;或者是,国外产品大规模低价进来,而我们却不知所措,坐以待毙。

(本文已发表于2000年第8期《大经贸》杂志)